2026年《中国全科医学》“心血管疾病专项研究”征稿
在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关键时期,心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挑战与突破口。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首诊接触者”和“长期管理者”,在心血管风险的早期识别、用药依从性监督、
在我国慢性病防控体系由“以治疗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型的关键时期,心血管疾病因其高发病率、高复发率和高致残率,已成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核心挑战与突破口。全科医生作为居民健康的“首诊接触者”和“长期管理者”,在心血管风险的早期识别、用药依从性监督、
截至2024年,我国科技期刊总数已达5325种,较2023年增加114种,其中2024年新创办期刊46种。期刊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不断上升,2015年至2024年这十年,共发表论文1200万余篇,累计被引7100万余次,篇均被引接近6次……在近日发布的《中国科
逼近分辨率极限的相干衍射成像:在超高数值孔径的相干衍射成像中,基于严格夫琅禾费衍射直接求解埃瓦尔德球空间的衍射光场分布,同时通过严格的模型计算将笛卡尔空间采集的衍射光场映射至埃瓦尔德球空间。完全消除超高数值孔径下的埃尔瓦德球效应,为高数值孔径、分辨率极限的相干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今日在京发布《2025 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继续保持世界第1位。
“学术期刊是开展学术研究交流的重要平台,是支撑学术团体发展的重要载体,是传播思想文化和促进科技进步的重要力量。加强学术期刊建设,对提升国家科技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近日举行的第23届北京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联席会议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市
自 1987 年以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以下简称“中信所”)一直承担着中国科研人员在国内外发表论文情况的统计分析工作,每年定期公布中国科技论文产出整体分析报告,并开展对中国科技期刊等基于科技论文的科技统计分析工作。在开放科学发展、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深化的
10月30日,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2025》。对2024年度我国科技论文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各学科最具影响力期刊论文数量、高水平国际期刊论文数量及被引用次数继续保持世界第一位;世界被引用次数进入本学科前1‰的高被引论文,超过一半来自
10月29日,第三届科技期刊高质量发展大会暨第29届京津沪渝科技期刊主编/社长研讨会在重庆拉开帷幕。本次大会以“融合创新,共筑高质量发展新生态”为主题,汇聚全国500余位刊界领导与专家,共同探讨科技期刊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下的使命与路径,并以融合创新破解发展难
唐永严,尹俊杰,侯青青,冯俊彦,李俊,杨武云,陈学伟,胡培松,万建民
10月20日,由中国科协立项支持,中国生物物理学会主办的表型组学研讨活动在中国科技会堂举办,20余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一线专家围绕相关议题开展交流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由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平生、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研究员张鹏担任执行主席,首都医科
Citation:Dejun Hu, Yifan Zhang, Boyao Li, Chongjiang Cao. Research progress on polysaccharides from medicine and food homology mat
为加强期刊管理,规范出版秩序,提升学术水平,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特制定《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期刊管理办法(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2025华西感染国际论坛往期播回放尽在《临床肝胆病杂志》微信视频号关于本刊 About us■ 中国首个肝胆病专业杂志■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中文领军期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百佳高校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世界影响力指数报告
近年来,心血管学科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推动着诊疗范式的革新,从精准介入器械的迭代升级到基因编辑技术在遗传性心脏病中的探索,从人工智能辅助诊断的运用到多学科协同管理模式的推广,心血管领域已在基础研究、临床诊疗、药物研发、智能医疗等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Piezo 通道的发现推动了对力学生物学的理解,它作为一种机械敏感的阳离子通道,在感知机械刺激和调节各种生理功能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尽管有电生理电流记录,但细胞中局部 Piezo 激活的测量仍面临挑战。在本研究中,我们开发了一种基于 FRET(Förster
社区健康、生活方式医学、健康促进/管理,聚焦健康社会/环境决定因素、疾病负担、行为健康、健康素养、健康结局的人群分析与干预研究等。
近日,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地方期刊专业委员会设立的2025年开放研究基金项目结果揭晓,学报编辑部刘庆松等申报的“地方高校科技期刊融媒体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课题,成功获批B类项目。
2025年是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食品院”)建院70周年。为回顾1955年以来的发展历程、重大科技成果及行业贡献,今日推出“七秩华诞,向新而行”建院70周年系列文章第7期---中国食品院信澜漫卷五十载。70年风雨兼程,70年砥砺前行,中国食品院
Zhifei Cheng#, Wengui Lu#, Wei Shao, Chuan Zhang, Yunfei She, Rui Song, Ruohan Qi, Jiajia Song, Wenjing Zhang, Xiangwei Chang, Nin
近期,北京市属学会、基层科协、区科协等科技类组织筹办了多场交流活动。科协频道在此整理出了近期的4场活动,报名已开启!